鹤山市人民政府

国徽

鹤山市人民政府

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
鹤山龙眼赋
【字体: 】【 打印】 【 关闭
分享到:

  岭南之野,鹤山之境,坤舆灵秀,天赐嘉果。龙眼之兴,肇自高州储良,百年良种,南国珍品。昔汉和帝时,南海献龙眼,驿马飞尘,五里一堠,皆为贡珍;至唐世更为宫廷所贵,宋人杨万里叹其“如绿豆肥”,苏子瞻更喻“异出同父祖”,足见源远流长。

  鹤山之地,襟山带水,土肥泉甘。云乡之地,富硒沃壤,硒含量逾粤中三倍,乃天赐膏腴。坡地缓柔,日照盈足,雾露涵润,故果木蕃庑。自辛未年(1991年)引种高州分界储良,接木移根,嫁接改良,遂得“云乡储良”之良种,果形扁圆如月,皮色褐黄,肉若凝脂,汁甘如蜜,质脆若冰,乃得“绿色食品”之誉,列为星火计划之范。

  其分布之域,首推址山云乡,八百余亩连云翠色;次有鹤城共和,千亩重峦叠嶂丹实;更望宅梧双合,储良石硖兼容并茂,果园满眼万树垂金。其余镇街,万家种植,星罗棋布,不胜枚举。至若神话传说,古人谓龙眼为“龙目所化”,故称桂圆,寓“早生贵子”“平安富贵”之吉谶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赞曰:“资益以龙眼为良”,谓其甘味健脾,补脑益智,乃药食同源之宝。

  夫龙眼者,鲜食为佳,然深加工之道,尤见匠心独运。鹤山乡民,以技破局,化天赐之果为富民之钥。清水涤尘,烘炉锁鲜,包装载誉,三者相合,乃成技术奇迹,更筑致富之梦。昔者龙眼易腐,今经妙手,保质延年,身价倍增,此产业链升华之要义也。

  观其加工诸法,桂圆干为古法结晶。沸水烫之,杀酶灭菌;烈日曝之,浓缩糖分。其味甘醇,其质耐藏,可与北人参并誉,载“南桂圆”之美名。更衍龙眼糕、龙眼酒、桂圆饮、龙眼冰美式、龙眼枸杞葛粉羹、龙眼桂花果冻月饼诸宝,自乡间小店至山姆超市,千姿百态,可感可及。农业匠心,不让一果“躺平”,尽化千般滋味。

  至若乡村盛夏日,果园变乐园,采摘成新风。游人携眷,枝头撷鲜,唇齿留芳;拍照遛娃,朋友圈中,笑语传扬。龙眼树下,既品历史人文,亦享天伦之乐,此乃产业延伸之妙境。

  今观鹤山龙眼,非独果中之珍,更为富民之钥。强村公司兴,优品品牌立,农文旅相融,采摘体验之乐,线上线下之销,皆助乡民丰产增收。昔时贡品入宫闱,今日佳果惠闾里,此诚乡村振兴之引擎,百千万工程之硕果也!

  美哉!鹤山龙眼,深加工之路大有所为。壮哉!其潜力之巨,市场之广,非止于口腹之欲,更在于产业链之深化。科技赋能,创新驱动,令每颗龙眼皆成乡村振兴之能量核。未来可期,当以知识为梯,以品牌为翼,助农人增收,赋乡村新貌,使鹤山龙眼香飘四海,甜润万家!

  诗曰:天赐硒土育灵根,高州良种鹤山魂。金丸缀树迎远客,玉液凝甘润千村。唐汉贡珍成旧事,农文旅合裕黎元。请君细品雕龙貌,最慰乡愁是桂圆。

(作者:丘麦,中华诗词学会会员)